潢川信息社

触目惊心!我们离“全民作假”到底有多近?

2022-11-06 19:40:00

我反复想了很久,要不要用“全民作假”这个极端字眼,我想是不是夸大其词了!最终我很坚决:我一定要用,必须要用,因为名副其实。

为了让大家能身临其境的体会什么叫“全民作假”,我将以我的故事开始,然后扩展到整个社会乱象。

以下内容很可能会得罪一些人,但我还是决定将过去十多年所看到的阴暗从表象到根源揭露出来。

关于我

简单自我介绍一下,我生于1984年,今年37周岁,主业不是做自媒体,而是做电商,也就是俗称的网店。我从2008年开始做,可以算是电商行业发展的半个见证人了。

我们曾站在了行业类目的最高峰,也就是第一名,也跌入了默默无闻,连工资也发不起的低谷,而高峰总是那么短暂,低谷总是那么常见。

但至少,在前半阶段,我们还能感受到何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每一次经历低谷,我们都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比如产品不好、服务不好、快递不好、标题、图片、描述、推广的水平不够。

我们总会从这些因素上下手去提升自己。可是后期,完全变了。产品、服务、快递不需要那么好,只需要会刷单就行了。刷出销量,刷出好评,甚至我们看到过一家店是怎么从默默无闻刷到类目第一的。

牛,实在牛啊!真有钱,有钱连第一都可以买到。

这里会有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不都在刷吗?这有什么好大惊小怪的,也不代表其他行业吧,何来全民作假。第二、你这些只是个案吧,何以见得大家都在刷。

我们先解决第二个问题,也就是到底刷单是不是个案。

我们公司于2017年将大本营从广州搬回了河源,之后,我就融入了河源电商的圈子。2018年底,我组织了一次电商分享会,这是首次也是人数最多的一次本地电商分享会,我是组织者也是主持人。

总之,在2017年到2018年期间,我接触了很多同行。除了一两位老板说没有刷单,其余都会刷单。有一位做服装的老板说他一年至少要刷掉一辆宝马。这是证明之一。

第二个证明,电商分享会所讨论的主题当中,刷单始终是最受欢迎的。再者,我去广州参加专业的电商培训的复训时也发现,大家最热衷的话题是怎么刷。

第三个证明,我们多次向平台举报一些链接明显异常的数据,也就是长期存在非常明显的人为作假,可是平台无一处理。

第四个证明,在后期招聘客服时,我发现简历不时会多出这一项:有刷单经验。而且有一些客服得知我们不刷单时像是看见外星人一样感到诧异。

我的呐喊与抗争

于是我做了个决定,我在店铺置顶了一张醒目的图片,图片里大字写着:以我身为人父的人格,以及我30多年的生命担保:

诚信经营,拒绝刷单。

这张图片足足挂了一年多。不但如此,我还写了一本长达5000多字的小册子,里面详细记录了我的草根起步和对刷单的痛恨,以及对社会问题的思考。

在册子里,我写道:

就算我们倒闭了,我们也不刷单。

是的,老子就是不妥协,怎么了,死都不妥协。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是斗气还是愚蠢,还是所谓的傲骨,或者像一些人所说的:你干嘛非得跟钱过不去。

一位前辈说:

你不适合从商,你太清高,太直了,你不懂变通和虚伪。

但我决定依然故我。在我们团队快要活不下去的2017到2019年期间,我们依然没有动过刷单的念头。在这里,我不是为自己贴金,而是想让大家理解我一个人在现实面前的无奈和渺小,以及和其他人一样随时可能做出的妥协。你也想知道,处在这个时代的我们,到底为什么被内卷成这样。

刷单已成电商常态

现在来回答刚才的第一个问题:刷单已成为了常态,大家不认为它有什么问题,更不会和作家联系上。这才是最本质的问题。明明是假的销量,假的评价,明明对消费者造成虚假宣传,明明是法律上明文规定是违法,是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为什么却习以为常?

再强调一次:习以为常,习以为常。

把什么习以为常?把作假习以为常。

根据长期观察后台数据和我个人的主观判断:

目前在电商行业,95%以上的商家都存在刷单行为。而刷手机也已经发展成了一个新行业,规模不小的行业。

真可谓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市场。刷单的技术更是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甚至可以说,比真的更真,清一色漂亮的买家秀图片,写得比真的还要真的评语。我们一看就知道是假的,为什么买家就是看不出来?真实的评价怎么可能这么多真人露脸的评价晒图?相信你也不会因为买了个灯就在评价里露脸吧?

可买家说:

假有什么关系,重要的是人家那评价好看。

真是:真真假假,假作真时,真亦假。

两个行业黑幕

说完刷单,我再爆两个行业黑幕:

一是关于同行的恶性竞争;二是关于平台对商家的潜规则。

先说同行的恶性竞争,恶性竞争有很多,比如价格战,互刷差评,可你听过叫刷流量吗。如果你不是做电商的,想必是无法理解什么叫刷流量。

我稍作解释一下,所谓流失,就好比你店里来了100个人,其中90个人点开页面没买就走了,那么你的这款商品的流失率就是90%。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这个指标太高,流量会受到影响。

所以,有些同行,为了打击对手,就用刷流量的方式置同行的对标产品于死地。就好比你开了一家卖包子的档口,然后街道对面也开了一家。因为你们有竞争关系,所以对方整天派人来捣乱,让你不能正常经营。最后,大家都把主要心思用在了这些旁门左道的方式上面。

第二个黑幕,平台的纵容,这是作恶的根源。平台一边向外打着对刷单零容忍的态度,一边却纵容甚至推动商家刷单,因为平台需要业绩,他们需要为数据为资本为股价负责。

就在今年三月的一天,我们在某平台的一家店在发展态势非常明朗的前提下,自然流量被腰斩,业绩蒸发三分之一,至今没有恢复正常。这是非常莫名其妙的变化。

上个月,平台类目负责人给我们运营暗示:要得到平台的活动资源,店铺数据要做好看一些。一开始,天真的我们不懂什么叫把数据做好看一些。后来才知道,不过就是让我们刷单。而且还表示,可以开一个后台,让我们走数据,平台佣金可以打折,不收那么多。我们运营问,具体要做多少业绩才能拿到618比较好的活动资源。

对方给出数据参考为:6月1日,刷50万,18日,刷100W。

也就是我们需要拿着真金白银从平台开的后台过一遍,这样平台的业绩就好看了,多真实,真金白银。但各位你知道吗?我们这家店5月份整个月的业绩才50多万,毛利率只有12%,再扣除工资、社保、运费、税金,所剩寥寥无几。

那么这到底是不是只是我们行业这样?现在我再拿两个行业辅助说明,一个是滴滴打车,一个是外卖,都是我道听途说的,你姑且听听,其中一位是滴滴司机,他说为了增加平台的派单率,很多人都在刷,要刷好各种数据,比如完单率、好评率、接单量,具体什么数据我想不起来了。

另外,一位做平台外卖的商家也提到了几乎一样的问题,而且这个商家还提到了同行商家互刷差评的现象。这和我们电商有什么区别?

简直一模一样。

麻木与不仁

或许你以为这些和你无关,但告诉你,和每一个人都有关,每一个人都会成为受害者,为什么?请继续。

近些年,各种作假的新闻可谓层出不穷。电信诈骗当之无愧摘得第一,性质依然是以假乱真。为什么p2p网贷平台从最高峰六千多家到2020年全军覆没?包括在央视打过大量广告和请明星及主持人代言的平台也不例外,为什么?因为平台为了圈钱而做了大量的假借款标的,依然是想以假乱真。

然后什么毒奶粉、有激素的婴儿面霜、假疫苗、假燕窝、假保健品等等几乎你能想到的产品都无所不包,我最近还看到了假消毒液的新闻,因为一个孩子误喝了消毒液而被送进医院而引发。澎湃新闻记者从多家电商平台购买了10件消毒剂送检,8件检出了高浓度甲醇成分,其中7个样品的甲醇含量在88.5至97.2%之间,几乎是纯甲醇。

但事情只要不曝光,商家都会不以为然,要命就是这四个字:不以为然。

就像把土坑酸菜当老坛酸菜卖而不以为然,就像把蜂蜜不断勾兑当纯天然蜂蜜卖而不以为然,就像把胶水绒当羽绒服卖而不以为然,就像把过期的面包换个新的生产日期继续卖而以为然。

为什么不以为然,因为麻木,麻木和不仁是双胞胎。而且他们还给自己找到了一个表面看似无懈可击的理由:大家都这样。

正如北大教授钱理群所说:

当今国民最大的问题是,大多数人不再是一个精神性的人,不再是一个有追求有理想有独立思考的人,而是一个纯粹的动物性的人,是完全按动物趋利避害的生存本能和方式活着的人。

在这里肯定又会有人说了:这些只是极端个案,你不要那么激动、不要那么认真。这就是沉睡的人,即便有几个人醒来喊几声,他们依然继续沉睡。

资本是一切

心怀光明、坚持正义没错,但倘若对邪恶视而不见,那光明和正义迟早不是会被侵蚀吗?难道君不见工商每次抽检某类商品时的合格率是高是低吗?

君不见近些年多少大的一线品牌出新闻吗?在中国的很多商人眼里,资本就是一切,为了资本,为了钱,可以没有灵魂,没有原则,没有底线。

甚至连孩子都下得了手,这还叫人吗?还叫中国人吗?可到底怎样才是中国人?只是一本户口吗?一份档案吗?在我们没有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的时候,在我们心中还没有信仰的时候,鼓吹着所谓解放个人、追求自由、崇尚资本的西方文化就源源不断地输入。

我们的社会犹如建设着一幢好看的高楼,而不管它的地基有多结实。恐怕即是: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世说新语》

又是:

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荀子》

大家都成了天下乌鸦。就算有个别人想学莲花一样出淤泥而不染,其内心也备受煎熬,甚至面临生存的威胁。是妥协,还是坚守自己的原则,内外交困。

我们没有信仰,不信天堂地狱,不信因果,不信报应,不信:

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尚书》

我们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几乎处于断流的状态,成为了讲堂上才能听到的知识,而不是人们的价值观。什么”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不管了,有钱就行。什么”穷不失义,达不离道”,不管了,有钱就行。

因为他们认为,这些什么道德什么信仰什么原则的东西,没用,不能当饭吃,钱才有用,钱才能换来一切。正如我一位管着三百多名员工的同学所说的:

你要知道,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价位,他不为所动,是因为价位没到。

我认同,因为大部分人性是经不起考验的。所谓道德,只是用来要求和束缚别人的。有人说,这是法治缺失造成的,是的,但仅仅是这样吗?

精神和道德的缺失

法者,禁于已然之后。——《治安策》

难道我们要把所有人间悲剧都要经历一次吗?难道刷单不是明文规定是违法的吗?在我们社区最大的十字路口的屏幕上,赫然写着几个字:

刷单是违法的。

可是,有用吗?喊了数年的打击刷单,有起到一丁点的效果吗?监管到底在哪里?作为在这个行业做了十四年的我来说:没有,一点用都没有,反而更加疯狂,我们只闻口号,而不见监管。平台和商家已经成了同流合污的一伙。

他们不以这样的事情为耻。还对商家说:

你要做点业绩,把坑产做上去。

大批培训机构把这种原本应该感到可耻的事情当成了培训的重点内容。这已经到了何种程度?恬不知耻本来是用来骂人的话,可却成了全民见怪不怪的风气。

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管子》

我们终归会自食其果,还会把这个全民作假的风气延续到我们后代身上,让他们也成为受害者。这是我们这一代人的传承,弄虚作假、图方便走捷径、永远都将就,认为差不多就可以的精神传承,不知廉耻的精神传承。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

现在是,人而无信,哪里都吃得开,还可以开堂讲课,继续教人怎么走旁门邪道。这是何等的价值观扭曲。我们学着西方国情才能使用的文化,丢掉了最重要的根。迷茫、焦虑、内卷、厌倦、空虚充斥着整个社会,然后把头埋在手机里,好像一切都和自己无关。

相信看到这里很多人都会问:那怎么办?大多数人醒了再说吧。只有大多数人都醒来了,能坚持做好自己并知耻而后勇,对邪恶说不了,群体监督才会有效,才能长远解决问题。

渺小的我

十四年前,我23岁,那一年,我还单身,在那时的我看来,世界一片美好,未来充满希望。四年前,我33岁,已经有两个孩子,那一年,我把“诚信经营,拒绝刷单”挂在了店铺最显眼的位置上,但是没有起到什么作用,甚至被人嘲笑。

对,嘲笑,坚持诚信的人反而被嘲笑。

没错,你就是不懂变通的一根筋,迂腐,书呆子,死读书,不会与时俱进。今年,我37岁,我还要再呐喊一次。但我知道,就算声震寰宇,也叫不醒那些装睡的人。所以只好用孔夫子的话安慰自己:

德不孤,必有邻。——《论语》


全民K歌充值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5-2020 潢川信息社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