潢川信息社

山东一废品站发现的红衣大炮 会是剧组的道具吗?

2022-08-28 14:49:17

阳澄湖大闸蟹官网

极目新闻评论员 吴双建

近日,山东一废品站发现两门疑似康熙年间的“红衣大炮”,经当地文物专家现场鉴定为真品,并入藏当地博物馆。5月22日,巡查时发现“红衣大炮”的村书记井庆勋告诉极目新闻记者,这两门大炮是老板按废铁收的,也准备按废铁处理。大炮保存得很好,废品站老板还以为是假货。(据5月22日极目新闻)

村书记在废品站发现两件文物,让它们免了被毁的命运,可喜可贺。

莒县驻阎庄村第一书记井庆勋(图源:相关视频报道截图)

当地博物馆的专家说,这是两门清朝时期的红衣大炮,它的原型是16世纪欧洲的一种火炮,明代时被引入中国。炮身有“红衣大炮康熙八年制”字样。当时康熙帝任用了南怀仁,设置了多种炮型。这两门是其中的一种轻型火炮,叫神威将军型。

当地相关视频报道截图(图源:相关视频报道截图)

大炮的年代和类型,专家只是说了个大概,但在消息出来之后,为数不少的网友和废品老板一样,都认为这两门大炮不是文物,是假货。他们认为:一是字体,有网友认为“红”和“熙”不是繁体字,这两门炮是现代的产物,不是文物;二是工艺,有网友认为,那个时候的铸造工艺,铸造不出这么流畅的字体;三是炮身的完好程度,有人就说,经过几百年的风雨,保存这么完好,不可能,甚至还拿出一些相关年代大炮的照片来对比;四是有错字,炮身上的“红衣大炮”应该是“红夷大炮”;另外还有谈及“炮耳”问题的……涉及面非常广。

所以,不少人干脆就说,这两门炮就是某个剧组的道具,用完不要了,就卖给废品回收站。

涉及文物的鉴定,是很专业的事情,需要专业知识和相关的鉴定经验。从网友目前争吵的情况来看,大多都浮于表面,有些说法是一看就可以揭穿的。

比如说炮身下方的疑似镀锌方管,肯定是方便运输时加固用的,肯定不是文物的一部分;说到腐蚀程度,野外保存和室内保存两者相差大,不能作为年代的鉴定依据。至于字体,也有网友坚持说,康熙年间已经将“紅”简化为“红”,“熈”简化为“熙”了。至于说是剧组的道具,那肯定站不住脚,因为成本高不说,如此笨重运输也难。是“红夷大炮”还是“红衣大炮”,查阅资料得知,两者其实是同一个物种。大炮也是明代从欧洲引进,当时称作“红夷大炮”,后来可能是地方喜欢在上面披上红布,慢慢被称为“红衣大炮”(也有一说是清朝对“夷”的避讳而改)。

当然,网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在网友争论之后,不少人更糊涂了,又产生了更多的疑问。但可以肯定,只是依据照片和视频,网友是解不开两门大炮是真品还是假货的谜底。

网友相关评论截图(图源:相关视频报道截图)

笔者倒是想,网友对这两门红衣大炮的关注度,还真是一个普及相关知识的良机。参与鉴定的专家不妨站出来,开个直播和网友互动一番,解疑释惑,让大家涨知识的同时,还能了解一段历史,也挺好的。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5-2020 潢川信息社版权所有